找到相关内容5377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──以佛光山在菲律宾佛教乐艺弘传为例

    痛苦的答案,他不是自私的找到答案后掩藏起来而是告诉众人,或许他可以在宫廷中享受荣华富贵,但他还是采取放下一切寻找真理,来解决众生的痛苦,这些的想法有对我很大的影响,我也有同样的思想。  国际佛光会...

    永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570573.html
  • 存在与体悟

    隐喻妄念、妄想消散,本心、本性如实呈现的境界。意识的异化性功能一旦遭到消解,本真生命的记忆立刻得到唤醒或复活。他的《闲咏诗》“关中兀坐已忘时,放下全无一事为,啟牖忽观天地外,鸟声啼在杏花枝。”也颇能点出...得实践。因此,我们明天可以去感悟山川,领略地方人文风情,然后把涌动在我们心中的慈悲情怀投向天地山川,迴向蕴育在天地山川中的一切生命存在。当然,最后我们也要把学术争辩激发出来的各种灵思放下,一切问题其实...

    张 新 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870589.html
  • 莲修必读(1)

    口腹动刀砧。折尽生平福分。水国鱼蝦龟鳖。林间走兽飞禽。与人同此一心灵。害命终须索命。  前世杀他是我。今生杀我是他。颠颠倒倒做冤家。何日才能放下。不若我先戒杀。善心一发无涯。吉神呵设有云霞。免得伤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070735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内心顿感惊惧不安,便问  耆婆道「连你也不肯帮助我吗?」耆婆说:「大王,慎莫害母!」这  时阿阇世终于良心发现,忏悔自己的鲁莽,于是放下宝剑,不再杀母  了。但恐她又会送食物给老王,所以软禁在后宫,...脚放下  时,便有美如金刚摩尼宝珠似的花朵,铺散各处,遍满大地。至于其  他一切的身相,众好圆满具足,与无量寿佛,完全一样;只是头顶上  隆起的肉髻,以及佛所独有的无见顶相,(注35)不如无量寿佛而已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
  • 六朝佛教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

    事后即  可放下的产品,并不要求进步。这些学问,只在于不自觉之  中发生了推进社会的作用。因为不自觉所以很难再有进步。  只是大量的将印度的学问接进来,经过中国社会的选择作用  吸收了去,而发生了重大...

    刘泽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870879.html
  • 论佛法与禅净

    万缘放下愍然空寂之时,则不空之妙觉法性脱体现前,  以吾人逐于妄执作用,故自蔽耳。妄执作用依觉性为体,以  生灭故虚幻不  352页  实,空宗所言,要皆破除妄执以停息虚幻作用,俾本妙觉明  朗然显现...变而强调参话头,学人从其言,苦参力  究,如咬铁馒头然。逮其去不得把不得干脆统通放下时,妄  想似风卷残云一扫而空,此时唯有灵觉历历孤明,罄然独存  ,睹面识得,谓之开悟,斯逼不得已而施设者,殆学人...

    果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070882.html
  • 石头希迁的禅思想及其教育方法

    含义,一方面自述自己亲遇祖师,接受教  诲,来此结庵自修,切莫生退转心,放下一切生死念头,苦修下去,  即使不幸早死,也没有什么罪过,同样地,对有意上山结庵修行的人  也该有如此决心才对。第七节是总结,...

    林义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3570922.html
  • 敦煌佛经写卷题记之现实性

    即可往生净域,怎不快「放下  屠刀」呢?于是菩萨在他放弃成圣成佛的最后关头,转而回向人群时  ,固然是「神的自己否定」,然而对大众而言,又何尝不是「神的自  己肯定」,(注19)肯定其普度众生的宏愿呢!...

    罗汀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5971065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四言诗偈,开头两句就是: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”。其意思就是说,求佛法者、体悟禅要的人,最忌讳的是有意分别、刻意寻求。认为行禅者只有放下思想包袱,任心自在,才算得上适道。这样的思想主张,其实是早就浸透了之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

    而不辍;前四届禅七的禅行摄养皆在文化学院佛教文化研究所举行,七天之中,身心放下,一心修摄,每日从清晨四时半起第一枝香,至晚上九时放参;禅堂兼佛堂在华冈大恩馆九楼,景色绝佳,例行共修中,法师每周二亲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4.html